內容簡介
■一本關於「臺灣」與其他49個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家
■挑戰你所認知的「國家」,重新描繪你所看見的「世界」
■精美獨特的鏤空頁面設計,體驗「挖掘」、「窺視」,一探世界真面目
■「這本書,彷彿進入一個具有豐富歷史與鮮明文化的平行時空。」BBC報導
世界比你想像得,更廣大!
恭喜你,這應該是全世界最便宜划算的旅行!
打開這本書,跟著英國皇家地理學家兼BBC旅遊作家米德頓先生的導覽,
歷遊五十個不存在地圖上,但真實存在這世界上的國家,
挑戰你所認知的「國家」,重新描繪你所看見的「世界」!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世界地圖吧,甚至可以清楚用手指出五大洲許多國家的名字。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的是,世界地圖畫出來的是一回事,它沒畫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這世上,許多不在地圖上的國家確實存在著,而他們的存在,正挑戰著我們對「國家」的定義,也勾勒出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說到「國家」的定義,比較沒有爭議的是,一九三○年代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第一條條文就揭櫫了國家的四個基本要件是:固定的居民、明確的領土、有效的政府、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就算具備這四個沒有爭議的要件,仍有不少「眉角」讓你消失在世界地圖上,例如:
.聯合國的席位是一個指標,但就算拿到了席位卻也不是國家地位的保證,因為位子馬上就可以換人坐(要坐好坐滿很難),像臺灣就是一例。
.某些「非國家」則是以「部分自治」的形式委身於其他受承認的國家裡。如卡賓達(Cabinda)在安哥拉、拉科塔(Lakotah)在美國、西藏(Tibet)在中國,格陵蘭(Greenland)在丹麥。
.有些領土則是由個人或小團體宣告獨立的「微國家」,如面積渺小外加人丁稀少(只有四個人!)的龐蒂尼亞(Pontinha)。佛維克(Forvik)則是建國者為了個人因素,而硬要搞出一個國家。
.更有不少國家案例是島嶼,而這絕不是巧合。島之所以為島的地理孤立性,讓「天然獨」變得輕鬆容易,甚至不少微國家還會特地跑去新誕生的島嶼成立,如彌涅爾瓦(Minerva)、西蘭公國(Sealand)。
總之,書中收錄的這些不存在地圖上的國家,最後都因為各種匪夷所思的原因,而被排除在正常國家的圈圈以外。但是,只要有機會,你都可以扎扎實實踏上這些國家的土地。本書整合了五十個精彩的建國/亡國故事,並在地圖上標出他們的地理位置。每個國家的形狀,都在頁面上以鏤空方式呈現,讓我們從洞中窺見這些國家們的故事,讓這些不存在的國家重新開展你的世界觀。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鄭煥昇
師大翻譯所畢,現為準自由譯者兼排球咖,樂於與素未謀面的作者、編輯、讀者隔空對話,有身為譯者的覺悟與使命感。個人信箱為huansheng.cheng@gmail.com,賜教、分享皆由此去。
目錄
引言
【歐洲】
曼島(Isle of Man)
切爾克西亞(Circassia)
克里斯欽自由城(Christiania)
勒斯(Northern Cyprus)
莫里斯尼特(Moresnet)
佛維克(Forvik)
阿布哈茲(Abkhazia)
加泰隆尼亞(Catalonia)
賽博爾加(Seborga)
外涅斯特里亞(Transnistria)
羅塞尼亞(Ruthenia)
西蘭公國(Sealand)
克里米亞(Crimea)
【非洲】
索馬利蘭(Somaliland)
馬約特(Mayotte)
阿札瓦德(Azawad)
卡賓達(Cabinda)
奧岡尼蘭(Ogoniland)
巴羅策蘭(Barotseland)
龐蒂尼亞(Pontinha)
撒拉威(Sahrawi)
【北美洲】
拉科塔(Lakotah)
雷東達(Redonda)
迪內塔(Dinetah)
格陵蘭(Greenland)
盧比肯(Lubicon)
莫斯基蒂雅(Moskitia)
【南美洲】
馬普切(Mapuche)
拉帕努伊(復活節島)(Rapa Nui)
【亞洲】
阿瓦士(Ahwaz)
阿赫季夫蘭(Akhzivland)
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
科科斯群島(Cocos Islands)
那加蘭(Nagalim)
錫金(Sikkim)
臺灣(Taiwan)
西藏(Tibet)
圖瓦(Tuva)
琉球(Ryukyu)
莫拉克・松格拉蒂・米茲(Moroc-Songhrati-Meads)
邦薩摩洛(Bangsamoro)
【大洋洲】
西巴布亞(West Papua)
彌涅爾瓦(Minerva)
穆拉瓦里(Murrawarri)
維彌拉納(Vemerana)
赫特河公國(Hutt River)
【海角天涯】
亞特蘭蒂姆(Atlantium)
大洋洲諸列島微國家聯盟(United Micronations Multi-Oceanic Archipelago, UMMOA)
艾爾格蘭・瓦爾嘎蘭(Elgaland-Vargaland)
誌謝
自序/導讀
今日世界的政治版圖長得什麼模樣,大家應該都清楚。鮮豔的色彩與銳利的國界,整齊切割出地表上一個個主權國家,但這並非歷史的常態。綜觀人類歷史大部分的時候,在歐洲人開始向外探險與殖民之前,以文化區分的小型社群或大型文明間幾無聯繫。後來,隨著探險、征服、貿易、旅行等各類遷徙的場合增加,速度加快,這個世界才發展出有著明確疆域的現代國家。
現代國家發展進程的最後一個篇章,其實距離現在的時間並不長。現在人習以為常的彩色國家地圖是到了二戰結束、殖民告終,才開始顯現出輪廓與雛形──地球上終於出現貨真價實由國家構成的國際社會。
不過這倒不代表世界政治地圖呈現的是靜態,畢竟國家來來去去。二十世紀的尾聲,解體的蘇聯至少分裂出十五個新國家,而東德則與西德合併,造就了新的統一德國。這之後不久,又有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歷經「天鵝絨離異」(Velvet Divorce),而分裂成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二十一世紀更是開始還不算太久,我們就已經分別看到了亞洲有東帝汶、歐洲有蒙特內哥羅、非洲有南蘇丹等,新國家成立。
但在同一個時間,也不斷有聲音在提醒著一件事情,即是我們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地球村中,無遠弗屆的溝通能力,促使著全球化不斷侵蝕民族國家的根基。我們正目睹一樣樣東西打破國界,包括貨物與資金的流通都已經不太受到侷限(唯各種移民另當別論)。政府的權力遭到稀釋,被世界舞臺上的「新同學」們僭越,包括國際組織、跨國企業與非政府組織(NGO)等的出現,都是政府角色弱化的原因。這世界不再凡事都有固定位置,而開始以流動作為本質。國家的疆域開始被歐盟等超國家社群凌駕其上。要是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還能開口,他會說眼前看到的是一個「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
但話說回來,固定疆域的概念雖然在某個意義上受到了全球化、網際網路興起、虛擬社群與意見百家爭鳴的威脅,但無疑的是國家空間本身仍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一個個國家仍主宰著我們的生活。雖然很多人自許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而不想侷限於只是某個國家的人民,但事實是,你要是不具備由某個政府所發給的旅行文件,你的人跟視野根本走不了太遠。確實,歐盟已經相當程度上打破了內部的疆界,但歐盟畢竟只是廣大世界的一小塊地方。歐盟的公民想踏出「盟界」到外地探險,護照仍舊能保障他們合法的身分與安全。
既然國家還是很重要,那我們就得來看一看國際上的政治版圖。現在就想宣判國家制度的死亡,恐怕嫌早。國家疆域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民族國家更是窮盡一切力量來保持現狀。國家會駐防邊關,會千方百計來強化國內的團結。
國家?怎樣算一個國家
What is a country?
要選擇哪些「非國家」來擔綱本書的「卡司」,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而這決定之所以複雜,是因為關於什麼是國家其實鮮少存在共識。國家的概念稱得上古老,但卻非常難「抓牢」。任何想要好好地來定義一下國家,都會出師不利地遇到很多難以歸納的分歧、例外與異數。
一個看似簡單的解答或許是,所有「真正的」國家都在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
內容試閱
【歐洲】
曼島(Island of Man)
亦稱Ellan Vannin或Mannin(曼島語),處於自治狀態的英國皇家屬地,但非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或歐盟(European Union)的一部分。
建國日期:不詳
首都:道格拉斯(Douglas)
人口:85,000人
面積:572平方公里
所在地:歐洲
使用語言:英語、曼島語(Manx)
曼島也屬於「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但它跟英國人想像中的不列顛諸島又有點不同。曼島有自己的法律,而且長久以來都是如此。曼島的國會「Tynwald」是世界上連續統治最久的統轄機關,往前可追溯到維京人登岸的八世紀末。古北歐語(Old Norse)裡Tynwald的意思是「集會場」(assembly field),而千年以來曼島居民都於夏至(summer solstice)在同一個地點集會來聆聽土地律法,宣讀並抒發不滿。如今,曼島國會一年到頭在被暱稱為「婚禮蛋糕」的白牆建物中開會,但是每年會有一次到外面來曬曬太陽,算是一種尋根。
曼島人的根埋得可深了。在諾爾斯人(Norsemen)抵達之前,曼島的居民是凱爾特人(Celts),曼島語就是凱爾特人的遺產,所以也是愛爾蘭與蘇格蘭蓋爾語(Gaelic)的姊妹。維京人統治曼島近五世紀後曾經短暫由蘇格蘭王在1266年接手,然後就一直屬於英國皇家至今。蘇格蘭與英格蘭如今已屬同一頂王冠,大英國協的君主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因為實質上不屬於聯合王國,所以曼島的稅制與稅率一直都是自行訂定。幾世紀過去,稅率上的差異衍生出走私的盛行,畢竟曼島的地理位置約略落在蘇格蘭、英格蘭、威爾斯,與愛爾蘭的中心點。低稅率更造就了今日曼島上興盛的金融服務產業。
曼島雖小,其民主成就卻不容小覷。歷史上在1881年,曼島成為世上首個賦予(有恆產)女性國會選舉投票權的國家;近期在2006年,曼島率先將首次投票年齡降至16歲,為西歐之首例。對一個不存在的國家而言,這樣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了。【北美洲】
格陵蘭(Greenland)
格陵蘭語又稱「卡拉利‧努阿特」(Kalaallit Nunaat);朝完全獨立邁進中之丹麥自治區。
建國日期:2009年6月21日
首都:努克(Nuuk)── 丹麥語名稱為「哥特哈布」(Godthab)
人口:57,000人
土地面積:2,200,000平方公里
所在地:北美洲
使用語言:格陵蘭語(Greenlandic)、丹麥語(Danish)
出席的丹麥女王身著「國服」:高跟海豹皮靴、少了帽子的登山用連帽外套(anorak),外加飾以彩色玻璃珠的高領。女王陛下專程來到努克是為了遞送賦予格陵蘭自治身分的法律給其議會。在遞交儀式結束後,遠方的碼頭在銅管樂隊的演奏中,有男性划著獨木舟分列式通過。
自治法已經在前一年的深冬經公民投票通過。在該法的條款規定下,丹麥皇后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仍將是格陵蘭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將自行控管警力與司法系統。幾乎全島人都使用的格陵蘭語將成為島上的官方語言。
伊努特族人已經在格陵蘭島上生活了四千年,但其足跡卻從來沒有真正深入島的內陸...
留言列表